1948年11月鼎冠策略资,吴敬中在南京被毛人凤逮捕。当时,沈醉已被调到云南担任站长,尽管他当时还在南京,但也无法帮助这位曾是军统临澧特训班同学和朋友的老朋友。
吴敬中,原名吴景中,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,曾任多个重要职务,包括中苏情报所科长、军统西北区和东北区区长,以及保密局天津站站长,这是他最后的公开职务。为了简便起见,本文依然称他为吴敬中,虽然特务的名字和代号常常不易区分,像戴笠和毛人凤也有多个化名。 事实上,吴敬中并没有参与所谓的海峡计划,他被毛人凤逮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余则成暴露了“峨眉峰”身份。沈醉的回忆录指出,吴敬中的被捕实际上是军统局长之争的结果,属于权力斗争的余波。他的被捕,就像是一场“神仙打架,池鱼遭殃”的局面,沈醉既不愿救他,也无法救他。 沈醉和吴敬中是老朋友,彼此关系深厚。这一点从沈醉的回忆录《我的特务生涯》、《军统内幕》和《人鬼之间》中可以得知。沈醉曾多次提到戴笠对吴敬中的重视。戴笠曾派遣包括吴敬中在内的一些留苏特务担任中苏情报所的职务,实则是在进行技术互学。吴敬中等留学背景的特务在军统内部备受重视,沈醉也和他关系密切:“他是湖北人,我们在临澧特训班一起工作,关系一直很好。” 如果从年纪上看,戴笠是群体中的老大,毛人凤次之,吴敬中在其中排第三,沈醉则几乎是下一代的人物。戴笠与沈醉同龄,还曾赠送沈醉一笔见面礼,表示希望他常来玩。 吴敬中在军统的职务并不轻松,他曾是军统临澧特训班的政治指导员,之后转战西北和东北,担任过少将区长,最后在天津担任保密局的甲种站站长。虽然戴笠死后,军统更名为保密局,但吴敬中依然是一个重要人物。戴笠去世后,郑介民和毛人凤成为了新的对立面,沈醉与毛人凤是同一派,而吴敬中则与郑介民站在一起。 吴敬中与毛人凤的矛盾,反映了当时特务机构内部的复杂斗争。毛人凤性格阴险,倾向于清除潜在的威胁,特别是像吴敬中这样有能力且受重视的特务。他下令不允许沈醉离开昆明,同时也不打算带走吴敬中。吴敬中最终在逃离天津后被毛人凤抓住,但他并不感到害怕,反而觉得自己活命的机会大增。 事实上,毛人凤并没有杀吴敬中,而是因为蒋建丰的一通电话,吴敬中最终被释放。尽管如此,吴敬中的军旅生涯就此结束。毛人凤的最终目的是确保自己的权力,但他未能清除掉吴敬中这一潜在威胁。 从沈醉的回忆录中可以了解到,吴敬中和沈醉虽然在特务圈内有着不同的立场,但在局势变化时,沈醉并没有出手相助。他知道自己无法挽回吴敬中的命运,同时也清楚吴敬中的生命并不会真正受到威胁——毛人凤不敢彻底得罪蒋建丰。 吴敬中被捕后,沈醉的态度并非冷漠,而是出于无奈。沈醉有自己的难处,而吴敬中与他所在的阵营也不同。实际上,沈醉明白,若毛人凤真打算对吴敬中不利,小蒋一定会出手阻止。 这一事件反映了那个时代复杂的特务政治。我们不禁思考:如果吴敬中没有果断逃脱,是否会像李俊才那样被送进战犯管理所?如果没有蒋建丰的介入,毛人凤会真的处决吴敬中吗?如果吴敬中继续留在保密局,是否能取代毛人凤成为新的局长? 通过这些历史片段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个人命运的转折,还能感受到那个动荡年代的权力斗争。 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官网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